
2025.05.17
超高温黑体炉研发“难”在哪?3000℃超高温黑体炉的国产突破!
黑体炉,作为一种能完全吸收外界辐射并全额释放自身能量的特殊装置,是红外热像仪、辐射温度计等设备进行温度标定与检测的“基准标杆”。而在各类黑体炉中,超高温黑体炉(特指工作温度突破 2000℃,如 3000℃级产品)更是高温测温、计量校准等高端领域的 “核心命脉”——其制造更是材料科学、控温技术等多学科的极限交叉挑战。本文将简单介绍超高温黑体炉的制备难点,并重点介绍国产超高温黑体炉取得突破的代表性产品。
一、黑体炉高温技术面临主要挑战
1. 温度稳定性不足
超高温黑体炉在极度高温下,腔体内热流分布不均会导致局部温度波动,并且在超高温下,环境温度波动等微小干扰会被放大,导致温度偏移。这种波动可能会使温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直接影响测温设备标定的准确性。
2. 加热速度缓慢
传统的超高温黑体炉加热方式存在热传递效率低的问题,从室温升至目标高温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这不仅会降低设备的使用效率,无法满足快速达到标定温度的需求,还会在加热过程中消耗过多的能源,增加使用成本。
3. 腔体材料高温耐受性
腔体是超高温黑体炉的核心部件,需要在极高温度下保持稳定的结构和高发射率。然而,大多数材料在 20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中,会出现氧化等现象,导致腔体变形损伤。寻找兼具高温强度、抗氧化性和稳定性的材料,是超高温黑体炉制造的关键难题之一。
二、国产突破——3000℃超高温黑体炉
基于上述问题挑战,高温黑体市场长期由美国和俄罗斯主导。然而上海公司超高温系列中,H-3000产品作为国产首款3000℃黑体炉,打破了美俄等国在该领域的技术与市场垄断,成功攻克温度稳定性不足和加热速度缓慢等多项技术难题,填补国内市场在高温黑体领域的空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该系列依托尖端加热技术,采用进口腔体材料(石墨),并搭载氩气保护(99.99%)和外接冷水系统,防止腔体石墨氧化损伤。目前产品已成为高温黑体市场的备受欢迎的产品,为用户提供可靠稳定的性能支持。
l 发射率高(0.995):满足绝大多数高精度需求(如军工、航天应用)。
l 温度范围广(600-3000℃):适配多类高温测试场景。
l 响应快速(室温至2000℃仅需5min,达到额定精度120S):高效支持频繁启停的生产线校准工作,提升作业效率。
l 结构设计精巧(国内唯一):采用立体滚轮结构的超高温黑体,尺寸仅为 600×1800×800mm,较同类产品大幅节省空间,实验室与生产线环境均可灵活安放。
三、超高温黑体炉应用
凭借其卓越的性能,超高温黑体炉在多个对高温测温精度要求严苛的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航天领域,航天器在极端高温环境下的材料性能检测、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在高温材料研究领域,在高温下测试碳纳米管、钨等材料的辐射特性。
稳定性能较高测温仪,热像仪温度校准
光谱分析仪校准
光电校准系统
辐射计、热流量计校准
随着材料科学、控温技术等相关学科的不断进步,我国超高温黑体炉的性能还将持续提升,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展。从打破技术壁垒、填补国内空白,到凭借卓越性能、可控成本与贴心售后构建起的全方位优势,这款国产超高温黑体校准源无疑为行业提供了高性价比的可靠选择!
Learn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