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7
从原理到关键技术,探索看不见的“热信号”
当我们用手靠近一杯热水,不用接触就能感受到热量 —— 这背后,是热水在不断向外辐射一种看不见的光:红外光。这种看不见的光,不仅是自然界的生存利器,更成为现代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工具。红外测试技术,就是解读这种“热信号”的关键,而热像仪和红外发射率测量仪,则是让这一技术发挥价值的核心环节。 一、什么是红外光?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我们肉眼可见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光线,只是电磁波中的一部分(波长约380-760纳米)。而红外光的波长更长(760纳米-1毫米),位于可见光的红光之外,因此得名“红外”。 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就会不断向外辐射红外能量,且温度越高,辐射的能量越强。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化学键振动方式不同,辐射的红外光波长和强度也会呈现独特的“信号”。比如,冬天烤火时,我们没接触到火焰却能感到温暖,正是因为火焰辐射的红外光被皮肤吸收,转化成了热量。 二、热像仪:让红外光“显形” 眼睛红外光看不见,我们如何读取它携带的热量信息?这就需要红外测试的核心工具——热像仪。热像仪是捕捉红外信号的核心设备,它能将物体的红外辐射转化为肉眼可见的热图像——图像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温度(通常红色、黄色表示高温,蓝色、紫色表示低温)。 通过热图,我们能直观看到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比如电路中的故障点会因过热呈现“红色亮点”,建筑外墙的保温缺陷会显示为温度异常区域。热像仪的精度直接决定了应用价值,因此,对热像仪进行定期测试校准至关重要,这能确保它在不同环境(如高温、潮湿)下都能输出可靠数据,避免“误判”造成的风险。FOTRIC 280+系列科研热像仪微距镜头达60Hz帧频,测温精度±1℃,具备强大的硬件支撑与测试分析系统,实时监测被测物,操作简单,是高校、名企的优选专家级科研热像仪。 三、红外测温校准:解读热量信号 使用热像仪时,有一个关键参数会影响测量结果——红外发射率。红外发射率是衡量物体辐射红外能量能力的物理量,取值范围为0-1。发射率越接近1(如黑体),物体越容易辐射红外能量;发射率越接近0(如镜面、光滑金属),则更倾向于反射环境中的红外光,而非自身辐射。 举个例子:冬天的金属扶手和木质扶手温度相同,但触摸时金属更凉——这是因为金属发射率低,更易吸收热量;而在热像仪中,金属的“显示温度”可能远低于实际温度,因为它反射了周围的低温信号。若不考虑发射率,热像仪的测量结果会严重失真。 因此,在使用红外技术时,准确测定物体的红外发射率,是保证数据可靠性的前提。无论是科研实验中的精密测量,还是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控制,都需要先掌握发射率这一关键参数。H-3000黑体作为国产首款3000℃黑体炉,凭借其快速加热、高精度和移动式设计等显著优势,已成为高温红外校准黑体市场的备受欢迎的产品。 四、总结:红外世界的探索 从看不见的红外光,到让它显形的热像仪,再到修正误差的发射率,研究人员一步步加深对红外世界的探索。红外光的特性与热像仪、发射率的精准控制,共同构成了红外测试技术的基础。如今,这项技术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航空航天设备的温度探测,到日常生活中的家电质检,都离不开对这些基础参数的研究。
Learn more
2025.05.17
太阳能反射率测量仪:精准把控反射率,赋能多行业高效发展
在太阳能行业,太阳能板吸收板的表面涂层会直接影响发电效率,太阳能塔的涂覆材料反射性能可反映聚光系统能量聚焦效果,可见反射率的精准把控对太阳能行业至关重要,而太阳光吸收比/反射比测量仪正是实现这一精准把控的关键工具,它在各行业的实际应用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太阳能反射比 太阳能反射比指材料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与入射到该表面的总太阳辐射能之比,其值介于0和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材料对太阳光的吸收能力越强。太阳光谱是一个宽波段范围,太阳平日所放出来的光谱主要来自太阳表面绝对温度约6000度的黑体辐射,光谱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770~390 nm之间。 太阳能反射率测量仪凭借其卓越性能,可以实现精准量化测量,通过专业光学传感器,将反射率数值误差控制在±1%以内;操作高效便捷,几分钟内就能完成单次测量,无论是实验室还是户外现场,都能轻松应对;同时支持数据溯源,满足项目验收、科研记录等合规性需求,为各环节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二、多行业的刚需之选 太阳能吸收比/反射比测量仪可测量太阳能吸收比与反射比,进一步进行热控材料与涂层研究、材料热传导性能监测、涂覆材料太阳吸收比与反射比研究和电镀材料太阳能特性研究。因此除了太阳能行业,太阳能反射率测量仪有着广泛应用,如 · 建筑行业:建筑材料太阳能反射性能监测与评估 · 航空航天行业:各种基材与涂覆材料的太阳能辐射性能 · 农业行业:优化温室大棚覆盖材料的反射率,调节棚内光照。 三、选择太阳能反射率测量仪的关键指标 选择一款合适的太阳能反射率测量仪,需要关注以下关键指标。 · 测量范围:能覆盖常用材料的反射率区间。 · 稳定性:在高温、潮湿、强光等户外环境下,数据依然要可靠。 · 便携性:方便户外作业,重量轻且配备充电电池。 · 附加功能:数据传输与储存,贴合实际使用需求。 四、我们的太阳能反射率测量仪优势凸显 我们的RLK350便携式太阳能吸收比/反射比测量仪具有诸多优势。它符合ASTM E903和C1549太阳能反射比国际标准,符合GJB2502.2-2015标准,数据可靠;重量仅为1.8kg,仪器及所有配件收纳在ABS手提仪器箱中,方便携带:可在-10℃~+45℃环境下稳定工作,场景全适配,室内、外场、野外都能胜任;配备彩色触摸屏,全中文界面,一键测量(<10s)+SD卡数据存储,智能便捷。 综上所述,太阳能反射率测量仪不仅是太阳能行业实现反射率精准把控的核心工具,更凭借其广泛的适用性、可靠的性能和便捷的操作,成为多领域的刚需之选。选择一款符合标准、稳定便携且功能适配的测量仪,对提升研究精度、优化材料应用效果至关重要。我们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准确、高效的数据支持,助力行业在材料研究与应用中实现更优发展,欢迎评论交流!
Learn more
2025.05.17
红外隐身涂层发射率如何测量?
几乎每个人的孩童时期都幻想自己能有一身隐形衣,穿上就能让别人看不见自己。而在真实世界中,这种技术正通过一种神奇的材料变为现实:红外隐身涂层。无论是歼-35的次亮相宣告中国空军正式迈入“双隐形战机时代”,还是歼-36的新型隐形蒙皮打破美国在隐身技术上的垄断,其中都蕴含着材料红外发射率的精确操控。 一、红外发射率 根据基尔霍夫热辐射定律,处于热力学平衡态的不透明物体,其对特定波长辐射的光谱吸收率(αλ)恒等于其同温度、同波长的光谱发射率(ελ),即:αλ=ελ。发射率ε定义为物体实际表面在给定温度T、波长λ下的辐射出射度与同温度、同波长下理想黑体辐射出射度之比,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所有物体都在持续向外散发红外辐射,军用装备(如飞机)因发动机工作或气动摩擦产生的热量,在红外探测器下如同黑夜中的火炬般显眼。降低这种可探测性的关键,在于控制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特性,降低其被红外探测系统发现的概率,而发射率是衡量这一调控效果的关键参数。 二、测量方法——GJB 2502.3-2006 根据《GJB 2502.3-2006 航天器热控涂层试验方法 第三部分:发射率(国家军标)》,将发射率测量方法分为半球发射率稳态量热计法、法向发射率、辐射计法及反射法—便携式等。 1.半球发射率稳态量热计法:测定航天器热控涂层被测试样和参比试样的半球发射率。 半球发射率测试范围为0.03~0.98,测试精度为0.01。 将试样置于真空冷壁中,其热辐射可由外加电功率来补偿。按公式计算试样半球发射率。 式中: εH—半球发射率; U1——标准电阻的端电压,单位为伏(V); U——主加热器的端电压,单位为伏(V); σ——斯忒藩一玻耳兹曼常数,其值为5.67×10……-8,单位为瓦每平方米每四次方开(W/(m2K4)) F——试样热辐射的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R——标准电阻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Ω); T1——试样温度,单位为开(K); T2—真空冷壁的平均温度,单位为开(K)。 2.法向反射率法:测定航天器热控涂层被测试样的法向发射率。 法向发射率测试范围为0.04~0.98,测试精度为0.015。 通过测试同一温度下被测试样的辐射指示值和黑体腔的辐射指示值,按公式(2)计算被测试样的法向发射率。 式中:εn——被测试样的法向发射率;Φs——从检测仪器上读出的被测试样辐射指示值;Φb——从检测仪器上读出的黑体腔辐射指示值。 3.辐射计法:测定航天器热控涂层被测试样的半球发射率。 半球发射率测试范围为0.03~0.95,测试精度为0.015。 辐射计探测器的输出信号与被测试样的发射率成线性关系,通过比较辐射计配备的高、低发射率参比试样和被测试样输出信号的大小,直接得到被测试样的发射率。 4.6反射法一便携式:测定航天器和零部件表面热控涂层的半球发射率。 半球发射率测试范围为0.04~0.95,测试精度为0.015。 通过探测器检测到的椭球腔体里所有反射能,按下列公式计算试样的半球反射率。 式中: ρ——试样的半球反射率; Ip——检测到的能量,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²); TIR——红外辐射源温度,单位为开(K)。 当试样为不透明时,试样的半球发射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三、反射法一便携式发射率测量 发射率是红外隐身涂层“隐身能力”的直接体现,其测量贯穿于材料研发、生产质控、性能评估、方案验证的全流程。准确测量发射率,才能确保红外隐身涂层从设计到应用的每一步都可控、可靠,最终实现预期的隐身效果。 RLK650 pro便携式红外发射率测量仪,是新型的光电测量仪器,可充分满足测试需求,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红外发射率的测量、材料研究、性能评估。 设备特点 ·测量原理:积分半球反射法测量原理; ·测量波段:3-5 μm & 8-14 μm双波段测量准确度高; ·测量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测量精度进一步提升; ·测量速度更快,测量效率更高; ·结构设计更为精巧,美观可靠; ·彩色触摸屏设计, 全中文界面一目了然; ·支持MicroSD卡存储,TXT文件格式,方便后续数据分析。 旭阿科技具有丰富的发射率测量仪代理经验,欢迎您来电或留言咨询。
Learn more
2025.05.17
航空航天领域红外测试设备:发射率测量仪与黑体校准源
在航空航天领域,极端环境对材料的热辐射特性提出了严苛要求。从飞行器穿越大气层时的高温灼烧,到太空中的深冷辐射,红外测试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中,发射率测量仪与黑体校准源作为重要设备,确保航空航天领域材料热管理的可靠性。 一、发射率的基础认知 发射率(也称辐射率)是依据物体本身的温度辐射出能量的能力,描述被测物体辐射能力的参数。也指物体自身辐射的能量与同一温度下绝对黑体所辐射的能量比,用ε表示。理想黑体的辐射率等于1,其他物体的辐射率介于0和1之间。 发射率的准确测定对于了解航天器表面涂层、隐身材料等需精确控制热辐射特性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材料热性能评估的可靠性。比如战机涂层需低发射率规避红外探测、航天器的部件需要高发射率散热。 二、发射率测试仪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发射率测试仪是专门用于测量物体发射率的仪器,根据《GJB 2502.3-2006 航天器热控涂层试验方法 第三部分:发射率(国家军标)》,将发射率测量方法分为半球发射率稳态量热计法、法向发射率、辐射计法及反射法—便携式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准确的为半球发射率稳态量热计法。该方法半球发射率测试范围为0.03~0.98,测试精度为0.01。 AE1/RD1半球发射率测量仪 这类测试原理的仪器具有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等特点。比如,RLK650 pro便携式红外发射率测量仪(国产)、AE1/RD1半球发射率测量仪(美国),两者都能在短时间内给出精准的发射率数据,并且操作简单,设计轻巧便携,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 RLK650 pro便携式红外发射率测量仪 三、黑体校准源 黑体校准源在红外测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黑体是一种理想化的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全部吸收外来的电磁辐射,并且向外辐射的能量只与温度有关。黑体校准源正是模拟了黑体的这种特性,提供了一个稳定、准确的参考辐射源,帮助评估材料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比如航天器在进入大气层时会经历极高的温度,在太空中则会遭遇极端低温,因此需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测试。 在高温测量中,H-3000黑体作为国产首款3000℃黑体炉,凭借其快速加热、高精度和移动式设计等显著优势,已成为高温黑体市场的备受欢迎的产品。低温测试中,ML系列超低温面源黑体温度区间较宽(150K~450K,低温可扩展至40K)、温度均匀性好、发射率高,可应用于实验室及真空低温环境下红外成像器的辐射定标和非均匀性校正工作。 四、总结 在航天领域中,发射率测量仪为航天器热控设计等提供准确的辐射特性参数,黑体校准源则作为温度测试的基准保障,共同助力航空航天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如果您在相关领域有发射率测试和红外校准需求,欢迎来电或留言咨询。
Learn more
2025.05.17
发射率测试的基本原理:波尔兹曼定律及其应用
在热辐射测量领域,发射率(Emissivity)是表征物体表面辐射能力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红外测温、热成像等技术的准确性。发射率测试的核心理论基础是波尔兹曼定律(Stefan-Boltzmann Law),该定律揭示了黑体辐射能量与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为材料热辐射特性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波尔兹曼定律的物理意义 波尔兹曼定律由奥地利物理学家斯特藩(Joseph Stefan)和波尔兹曼(Ludwig Boltzmann)提出,其公式为: 其中,P 表示物体单位面积的辐射功率,ε 为发射率(0 ≤ ε ≤ 1), σ 是斯特藩-波尔兹曼常数(5.67×10⁻⁸ W/m²·K⁴),T为物体的绝对温度(单位:开尔文,K)。 该定律表明,黑体(理想辐射体,ε=1)的辐射能量与其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对于实际物体,由于发射率小于1,其辐射能力低于黑体。例如,抛光金属表面的发射率可能低至0.1,而粗糙或氧化表面的发射率可接近0.9。因此,通过测量物体的辐射能量和真实温度,即可推算其发射率。 二、发射率测试的基本方法 在实际测试中,发射率的测定通常分为三个步骤: 温度测量:使用接触式测温仪(如热电偶或热电阻)精确测量物体表面的真实温度T。 辐射能量测量:利用红外辐射计或热像仪检测物体在特定波段的红外辐射功率P 发射率计算:将测得的P和T代入波尔兹曼公式,反推出发射率ε。 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确保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并选择合适的红外波段(如中波红外3-5 μm或长波红外8-14 μm)以减少环境干扰。 三、影响发射率测试的关键因素 发射率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 表面状态:粗糙表面、氧化层或涂层会显著提高发射率,而光滑金属表面则反射性强,发射率较低。 波长依赖性:某些材料在不同红外波段的发射率差异较大,需根据需求选择测试波段。 温度变化:高温下,部分材料的发射率可能随温度升高而改变,需动态校准。 环境干扰:周围热源的反射辐射可能干扰测量,需通过遮光或背景扣除法消除影响。 四、发射率测试的实际应用 发射率测试在工业、科研和军事领域具有广泛用途: 工业检测:在电力、石化等行业,通过红外热像仪评估设备温度分布时,需校正发射率以提高测量精度。 材料研究:航空航天领域的热防护材料(如陶瓷涂层)需精确测定发射率以优化热管理设计。 新能源技术:太阳能集热器和光伏板的性能优化依赖于表面发射率的精准调控。 波尔兹曼定律为发射率测试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辐射能量与温度的关联,实现了材料热物性的量化分析。然而,实际应用中需综合考虑表面特性、测试波段和环境因素,结合黑体炉校准和先进算法,才能获得可靠的发射率数据。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高精度发射率测量将在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Learn more
2025.05.17
半球发射率与法向发射率的本质区别及测量实践
发射率(ε)是材料表面热辐射的关键参数,在热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至关重要。 区分半球发射率(εh)与法向发射率(εn)并掌握其测量方法是研究的基础。 一、发射率的基础定义 根据基尔霍夫热辐射定律,处于热力学平衡态的不透明物体,其对特定波长辐射的光谱吸收率(αλ)恒等于其同温度、同波长的光谱发射率(ελ),即:αλ = ελ。发射率ε定义为物体实际表面在给定温度T、波长λ下的辐射出射度与同温度、同波长下理想黑体辐射出射度之比,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ε=1: 理想黑体辐射体 (理论极限)。 ε=0: 理想反射体,无热辐射发射能力 (理论极限)。 实际材料:0 <ε< 1。导电性良好的金属,由于自由电子对电磁波的强反射作用,在红外波段ε普遍较低 (<0.1);而表面粗糙、具有金属氧化物或特定涂层的材料ε通常较高 (>0.6)。 二、关键区分:半球发射率vs法向发射率 这两者描述了材料热辐射发射能力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特性。 1.法向发射率 (1)定义:指物体在与表面法线方向(θ=0°)的小立体角内,其辐射强度与同温度下黑体在相同方向辐射强度的比值。它仅表征材料在特定观测角度下的单方向辐射特性。 (2)测量方法 ·反射率法:通过积分球反射计或激光偏振法测量反射率,结合基尔霍夫定律间接计算发射率。 ·标准黑体比较法:如CAS115标准中,将样品与同温度黑体的辐射亮度对比,计算8\~15μm波段的法向发射率。 (3)特点与局限 ·相对易于测量。许多基于辐射测温原理的仪器可直接获取此值。 ·仅代表局部方向信息。对于非朗伯体(即非理想漫射表),εn无法代表材料整体的辐射散热能力。忽略方向分布特性使用εn进行全空间能量计算,将引入显著误差。 2.半球发射率 (1)定义:指在物体表面整个上半球空间 (以法线为中心,2π立体角) 内,所有方向上的光谱辐射出射度对立体角的积分平均值。它代表材料表面从整个半球空间实际发射出的总辐射能量,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辐射的总能量与同温度黑体总辐射能量的比值。 (2)测量方法 ·积分球法: 利用积分球收集所有方向的辐射能量,结合光谱仪测量后积分计算。 ·热流计法: 通过热平衡方程推导材料表面热流与温度的关联,计算半球发射率。 ·专用设备: 如美国D&S生产的AE1/RD1半球发射率测量仪,通过探测样品表面辐射能量直接计算发射率。 三、区别总结 特性 法向发射率 (εn) 半球发射率 (εh) 定义域 表面法线方向 (θ=0°) 整个上半球空间 (2π立体角方向积分平均值) 物理意义 表面在特定方向上的辐射强度特征 表面在半球空间内的总辐射发射能力表征 测量难度 相对较低(单方向测量) 较高(需要收集或积分整个半球空间辐射) 适用性 有限。仅对朗伯表面近似有效;用于非朗伯表面或计算总能量误差显著 普适且必需。为辐射换热分析与热设计的核心输入参数 数值差异 镜面反射材料 (抛光金属等):εn << εh 漫反射材料 (粗糙表面、氧化层):εn ≈ εh(较理想漫射近似) 四、总结 搞热相关的朋友,发射率这个参数是基础中的基础,但千万分清半球εh (工程金标准)和法向εn ! 定向辐射测量宜用 εn:例红外测温标定、特定视角遥感。 整体辐射评估必用 εh:例热设计、能量平衡、传热模拟。 热辐射的本质是材料表面向整个半球空间发射能量。想快速、准确、直接地测量真正的半球发射率εh,尤其是实验室日常测试。目前,AE1/RD1便携式发射率测量仪是目前非常值得信赖的选择。
Learn more
2025.05.17
红外测试基本原理——光热四参数:反射率ρ、发射率ε、吸收率α和透射率τ
当光线与物质相遇,反射率(ρ)、发射率(ε)、吸收率(α)和透射率(τ)这四个参数便开始了能量分配的精密协作。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被能量守恒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紧密联系,共同决定着物质与光热的互动规律。在红外测试领域,这组关系尤为关键。 符号 定义 相互关系 吸收率 α 被物体吸收的辐射能与入射辐射能之比 α = 1 - ρ - τ 反射率 ρ 被物体反射的辐射能与入射辐射能之比 ρ = 1 - α - τ 透射率 τ 透过物体的辐射能与入射辐射能之比 τ = 1 - α - ρ 发射率 ε 物体发射的辐射能与同温度黑体发射的辐射能之比 ε = α 一、 能量守恒:光的 "三角" 分配法则 当光线或热辐射撞上物体表面,能量只有三条去路:被吸收、被反射,或直接穿透。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给出的铁律。 α(吸收率) + ρ (反射率)+ τ(透射率) = 1 它清晰表明:吸收、反射、透射是辐射能量必然的三种归宿,此消彼长。 特例:不透明物体的简化关系 对于绝大多数不透明体(τ ≈ 0),等式简化为 α + ρ ≈ 1。这意味着不透明物体表面吸收能力越强,其反射能力必然越弱,反之亦然。雪地耀眼的白光反射(ρ 高)正源于其对可见光极低的吸收(α 低),而深色沥青路面因高吸收(α 高)呈现低反射(ρ 低),两者共同印证着能量守恒的约束。 二、基尔霍夫定律:吸收与发射的 "能量镜像" 被吸收的能量不会永远留在物体里 —— 它们最终会以热辐射的形式 "吐" 出来,而发射率(ε)就是衡量 "吐能力" 的指标。这时候,基尔霍夫热辐射定律抛出了一个反常识的结论: 在热力学平衡下,某一波长的吸收率 = 同一波长的发射率(ελ = αλ) 简单说:"能吃多少,就能吐多少"。一个擅长吸收红光的表面,必然也是红光的高效发射体;反之,对某波长反射强(吸收弱)的表面,在该波长下的发射能力也弱。 三、 关键特性:光谱依赖性与方向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组关系具有光谱依赖性与方向性。 同一物体对不同波长的辐射,其 α、ρ、τ、ε 值可能差异巨大。磨光的金属在可见光下可能反射强烈(ρ高),但在红外区却可能是良好的发射体(ε高)。 同样,多数参数也随入射或观测角度变化。这意味着在描述一个表面的光学性质时,必须明确指出所针对的波长范围和方向(入射或出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红外发射率直接关联着物体的吸热效率和散热能力,其精准测控关乎产品性能。 四、红外发射率测量仪的重要性 无论是科研探索还是工业生产,红外发射率测量仪都是不可替代的核心设备,其应用场景覆盖多个领域: • 材料研发:开发新型节能材料、红外隐身材料时,需要测量仪精准绘制材料的红外发射率光谱,验证设计思路; • 质量检测:建筑玻璃、汽车隔热膜、家电散热片的生产中,用测量仪快速筛查不合格产品,避免因 ε 不达标导致的性能缺陷; • 气候与环境研究:测量地表(土壤、植被、水体)的红外发射率,为气候模型提供关键参数,更精准预测全球变暖趋势; • 医疗与安防:红外体温计、热成像仪的校准依赖已知 ε 的标准样品,而标准样品的参数正是由高精度测量仪标定的。 红外辐射看不见摸不着,理解四参数关系是基础,而精准测量红外发射率是实现能量调控的前提。如果你正在研发新材料、优化产品热性能,或从事红外相关测试,一台可靠的红外发射率测量仪,将帮你打通理论与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Learn more
2025.05.17
国产超高温黑体校准源优选——3000℃超高温
一、公司超高温系列产品 公司超高温系列覆盖600-3000℃黑体校准源,其中H-3000产品打破了美俄等国在该领域的技术与市场垄断,成功攻克温度稳定性不足和加热速度缓慢等多项技术难题,填补国内市场在高温黑体领域的空白。 该系列具备快速加热、高精度和移动式设计等显著优势。相比国外同级别设备体积庞大、需专用空间的痛点,超高温系列采用立体滚轮设计,在保持同等高强性能的同时,大幅缩减空间占用,使用更灵活高效。目前产品已成为高温黑体市场的备受欢迎的产品,为用户提供可靠稳定的性能支持。 二、超高温系列的独特优势 1.性能卓越,使用更便捷 l 发射率高(0.995):满足绝大多数高精度需求(如军工、航天应用)。 l 温度范围广(600-3000℃):适配多类高温测试场景。 l 响应快速(达到额定精度120S):高效支持频繁启停的生产线校准工作,提升作业效率。 l 结构设计精巧(国内唯一):采用立体滚轮结构的超高温黑体,尺寸仅为 600×1800×800mm,较同类产品大幅节省空间,实验室与生产线环境均可灵活安放。 2.成本可控,性价比突出 在核心部件(如腔体)选用优质进口材料(石墨)采用进口石墨腔体材料,配备外接水冷和氩气保护,确保核心性能不缩水的前提下,通过工艺优化实现成本精控,产品价格预计较美国MIKRON低50%,为客户带来高性价比选择。 3.售后保障,服务更贴心 l 本土服务优势:作为国内企业,对自身产品特性了解更深入,能提供更便捷、更专业和更经济的售后支持,响应速度与服务质量更有保障。 l 品质为本:产品主打过硬品质,致力降低售后需求,使用寿命可达10-20年,为客户减少客户长期使用中的维护困扰。 三、总结:国产最优选——超高性价比 从打破技术壁垒、填补国内空白,到凭借卓越性能、可控成本与贴心售后构建起的全方位优势,这款国产超高温黑体校准源无疑为行业提供了高性价比的可靠选择。
Learn more
2025.05.17
微流控芯片制备:等离子清洗机键合与高速成像技术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一种被称为“芯片实验室”的微小装置,能在微米级通道中精确操控微量流体,实现化学和生物领域的多种操作,因其样品消耗少、反应速度快、集成度高等优势,已成为生物医学诊断、环境污染物快速检测、新药研发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而在其研究与应用中,等离子清洗技术与高速成像系统两个看似不相干的设备,却意外联动。利用等离子体完成对芯片表面处理、简单加工完成产品后,高速相机随即捕捉流体在微通道中的瞬息变化,二者协同工作,共同揭开了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 一、等离子清洗机:建立键合基础 微流控芯片的核心在于精密结构的稳定性,而材料处理是关键。以常用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例,它的低表面能与疏水性,使其在与其他材料进行键合时面临挑战,键合强度与稳定性往往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而等离子清洗技术的出现,为解决PDMS键合难题提供了高效且可靠的方案。 等离子清洗机也叫等离子清洁机,或者等离子表面处理仪,它通过在真空环境中电离气体产生等离子体,高活性的离子和自由基与PDMS表面发生反应:①等离子体可有效去除PDMS表面污染,为后续表面改性打下良好基础;②通过等离子处理在PDMS表面引入亲水基团(如-OH等),这种表面改性后的PDMS可以与玻璃、硅片等其他材料实现键合。例如CIF射频频率13.56 MHz的等离子清洗机,在PDMS键合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 二、高速相机:捕捉微观流动 利用等离子清洗机处理芯片简单加工完成产品后,其通道中的快速过程则需要高速相机来“捕捉”。液滴在微流控芯片通道中的高速分裂、合并以及与通道壁面相互作用的瞬态过程,往往发生在毫秒甚至微秒级,传统设备难以追踪,而高速相机凭借高帧率和高分辨率,成为观察这些过程的“显微利器”。 高速摄像机通过超短曝光(<1/1000秒)或高帧率(>250帧/秒)捕捉运动图像,用于记录肉眼无法观测的高速运动轨迹,并支持慢动作回放。它能清晰捕捉液滴在微通道内的分裂、撞击及反弹过程,为科研分析提供关键数据。以日本NAC超高速摄像机为例,其全画幅分辨率达1280×896,此时拍摄频率高达50,000帧/秒,配套软件可同步计算液滴速度、尺寸等参数,指导工艺优化,充分满足微流控研究需求。 三、总结 等离子清洗与高速成像的联动,推动微流控芯片向高精度与高可靠性跃进。 等离子清洗机通过材料表面改性,确保微流控芯片“可制造”;高速相机则通过捕捉液滴动态过程,实现芯片性能“可分析”。两者协同作用,不仅优化实验工艺,推动微流控芯片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更让微流控芯片在精准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看得更清、走得更稳。
Learn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