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7
从原理到关键技术,探索看不见的“热信号”
当我们用手靠近一杯热水,不用接触就能感受到热量 —— 这背后,是热水在不断向外辐射一种看不见的光:红外光。这种看不见的光,不仅是自然界的生存利器,更成为现代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工具。红外测试技术,就是解读这种“热信号”的关键,而热像仪和红外发射率测量仪,则是让这一技术发挥价值的核心环节。 一、什么是红外光?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我们肉眼可见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光线,只是电磁波中的一部分(波长约380-760纳米)。而红外光的波长更长(760纳米-1毫米),位于可见光的红光之外,因此得名“红外”。 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就会不断向外辐射红外能量,且温度越高,辐射的能量越强。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化学键振动方式不同,辐射的红外光波长和强度也会呈现独特的“信号”。比如,冬天烤火时,我们没接触到火焰却能感到温暖,正是因为火焰辐射的红外光被皮肤吸收,转化成了热量。 二、热像仪:让红外光“显形” 眼睛红外光看不见,我们如何读取它携带的热量信息?这就需要红外测试的核心工具——热像仪。热像仪是捕捉红外信号的核心设备,它能将物体的红外辐射转化为肉眼可见的热图像——图像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温度(通常红色、黄色表示高温,蓝色、紫色表示低温)。 通过热图,我们能直观看到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比如电路中的故障点会因过热呈现“红色亮点”,建筑外墙的保温缺陷会显示为温度异常区域。热像仪的精度直接决定了应用价值,因此,对热像仪进行定期测试校准至关重要,这能确保它在不同环境(如高温、潮湿)下都能输出可靠数据,避免“误判”造成的风险。FOTRIC 280+系列科研热像仪微距镜头达60Hz帧频,测温精度±1℃,具备强大的硬件支撑与测试分析系统,实时监测被测物,操作简单,是高校、名企的优选专家级科研热像仪。 三、红外测温校准:解读热量信号 使用热像仪时,有一个关键参数会影响测量结果——红外发射率。红外发射率是衡量物体辐射红外能量能力的物理量,取值范围为0-1。发射率越接近1(如黑体),物体越容易辐射红外能量;发射率越接近0(如镜面、光滑金属),则更倾向于反射环境中的红外光,而非自身辐射。 举个例子:冬天的金属扶手和木质扶手温度相同,但触摸时金属更凉——这是因为金属发射率低,更易吸收热量;而在热像仪中,金属的“显示温度”可能远低于实际温度,因为它反射了周围的低温信号。若不考虑发射率,热像仪的测量结果会严重失真。 因此,在使用红外技术时,准确测定物体的红外发射率,是保证数据可靠性的前提。无论是科研实验中的精密测量,还是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控制,都需要先掌握发射率这一关键参数。H-3000黑体作为国产首款3000℃黑体炉,凭借其快速加热、高精度和移动式设计等显著优势,已成为高温红外校准黑体市场的备受欢迎的产品。 四、总结:红外世界的探索 从看不见的红外光,到让它显形的热像仪,再到修正误差的发射率,研究人员一步步加深对红外世界的探索。红外光的特性与热像仪、发射率的精准控制,共同构成了红外测试技术的基础。如今,这项技术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航空航天设备的温度探测,到日常生活中的家电质检,都离不开对这些基础参数的研究。
Learn more
2025.05.17
红外隐身涂层发射率如何测量?
几乎每个人的孩童时期都幻想自己能有一身隐形衣,穿上就能让别人看不见自己。而在真实世界中,这种技术正通过一种神奇的材料变为现实:红外隐身涂层。无论是歼-35的次亮相宣告中国空军正式迈入“双隐形战机时代”,还是歼-36的新型隐形蒙皮打破美国在隐身技术上的垄断,其中都蕴含着材料红外发射率的精确操控。 一、红外发射率 根据基尔霍夫热辐射定律,处于热力学平衡态的不透明物体,其对特定波长辐射的光谱吸收率(αλ)恒等于其同温度、同波长的光谱发射率(ελ),即:αλ=ελ。发射率ε定义为物体实际表面在给定温度T、波长λ下的辐射出射度与同温度、同波长下理想黑体辐射出射度之比,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所有物体都在持续向外散发红外辐射,军用装备(如飞机)因发动机工作或气动摩擦产生的热量,在红外探测器下如同黑夜中的火炬般显眼。降低这种可探测性的关键,在于控制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特性,降低其被红外探测系统发现的概率,而发射率是衡量这一调控效果的关键参数。 二、测量方法——GJB 2502.3-2006 根据《GJB 2502.3-2006 航天器热控涂层试验方法 第三部分:发射率(国家军标)》,将发射率测量方法分为半球发射率稳态量热计法、法向发射率、辐射计法及反射法—便携式等。 1.半球发射率稳态量热计法:测定航天器热控涂层被测试样和参比试样的半球发射率。 半球发射率测试范围为0.03~0.98,测试精度为0.01。 将试样置于真空冷壁中,其热辐射可由外加电功率来补偿。按公式计算试样半球发射率。 式中: εH—半球发射率; U1——标准电阻的端电压,单位为伏(V); U——主加热器的端电压,单位为伏(V); σ——斯忒藩一玻耳兹曼常数,其值为5.67×10……-8,单位为瓦每平方米每四次方开(W/(m2K4)) F——试样热辐射的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R——标准电阻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Ω); T1——试样温度,单位为开(K); T2—真空冷壁的平均温度,单位为开(K)。 2.法向反射率法:测定航天器热控涂层被测试样的法向发射率。 法向发射率测试范围为0.04~0.98,测试精度为0.015。 通过测试同一温度下被测试样的辐射指示值和黑体腔的辐射指示值,按公式(2)计算被测试样的法向发射率。 式中:εn——被测试样的法向发射率;Φs——从检测仪器上读出的被测试样辐射指示值;Φb——从检测仪器上读出的黑体腔辐射指示值。 3.辐射计法:测定航天器热控涂层被测试样的半球发射率。 半球发射率测试范围为0.03~0.95,测试精度为0.015。 辐射计探测器的输出信号与被测试样的发射率成线性关系,通过比较辐射计配备的高、低发射率参比试样和被测试样输出信号的大小,直接得到被测试样的发射率。 4.6反射法一便携式:测定航天器和零部件表面热控涂层的半球发射率。 半球发射率测试范围为0.04~0.95,测试精度为0.015。 通过探测器检测到的椭球腔体里所有反射能,按下列公式计算试样的半球反射率。 式中: ρ——试样的半球反射率; Ip——检测到的能量,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²); TIR——红外辐射源温度,单位为开(K)。 当试样为不透明时,试样的半球发射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三、反射法一便携式发射率测量 发射率是红外隐身涂层“隐身能力”的直接体现,其测量贯穿于材料研发、生产质控、性能评估、方案验证的全流程。准确测量发射率,才能确保红外隐身涂层从设计到应用的每一步都可控、可靠,最终实现预期的隐身效果。 RLK650 pro便携式红外发射率测量仪,是新型的光电测量仪器,可充分满足测试需求,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红外发射率的测量、材料研究、性能评估。 设备特点 ·测量原理:积分半球反射法测量原理; ·测量波段:3-5 μm & 8-14 μm双波段测量准确度高; ·测量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测量精度进一步提升; ·测量速度更快,测量效率更高; ·结构设计更为精巧,美观可靠; ·彩色触摸屏设计, 全中文界面一目了然; ·支持MicroSD卡存储,TXT文件格式,方便后续数据分析。 旭阿科技具有丰富的发射率测量仪代理经验,欢迎您来电或留言咨询。
Learn more
2025.05.17
航空航天领域红外测试设备:发射率测量仪与黑体校准源
在航空航天领域,极端环境对材料的热辐射特性提出了严苛要求。从飞行器穿越大气层时的高温灼烧,到太空中的深冷辐射,红外测试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中,发射率测量仪与黑体校准源作为重要设备,确保航空航天领域材料热管理的可靠性。 一、发射率的基础认知 发射率(也称辐射率)是依据物体本身的温度辐射出能量的能力,描述被测物体辐射能力的参数。也指物体自身辐射的能量与同一温度下绝对黑体所辐射的能量比,用ε表示。理想黑体的辐射率等于1,其他物体的辐射率介于0和1之间。 发射率的准确测定对于了解航天器表面涂层、隐身材料等需精确控制热辐射特性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材料热性能评估的可靠性。比如战机涂层需低发射率规避红外探测、航天器的部件需要高发射率散热。 二、发射率测试仪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发射率测试仪是专门用于测量物体发射率的仪器,根据《GJB 2502.3-2006 航天器热控涂层试验方法 第三部分:发射率(国家军标)》,将发射率测量方法分为半球发射率稳态量热计法、法向发射率、辐射计法及反射法—便携式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准确的为半球发射率稳态量热计法。该方法半球发射率测试范围为0.03~0.98,测试精度为0.01。 AE1/RD1半球发射率测量仪 这类测试原理的仪器具有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等特点。比如,RLK650 pro便携式红外发射率测量仪(国产)、AE1/RD1半球发射率测量仪(美国),两者都能在短时间内给出精准的发射率数据,并且操作简单,设计轻巧便携,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 RLK650 pro便携式红外发射率测量仪 三、黑体校准源 黑体校准源在红外测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黑体是一种理想化的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全部吸收外来的电磁辐射,并且向外辐射的能量只与温度有关。黑体校准源正是模拟了黑体的这种特性,提供了一个稳定、准确的参考辐射源,帮助评估材料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比如航天器在进入大气层时会经历极高的温度,在太空中则会遭遇极端低温,因此需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测试。 在高温测量中,H-3000黑体作为国产首款3000℃黑体炉,凭借其快速加热、高精度和移动式设计等显著优势,已成为高温黑体市场的备受欢迎的产品。低温测试中,ML系列超低温面源黑体温度区间较宽(150K~450K,低温可扩展至40K)、温度均匀性好、发射率高,可应用于实验室及真空低温环境下红外成像器的辐射定标和非均匀性校正工作。 四、总结 在航天领域中,发射率测量仪为航天器热控设计等提供准确的辐射特性参数,黑体校准源则作为温度测试的基准保障,共同助力航空航天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如果您在相关领域有发射率测试和红外校准需求,欢迎来电或留言咨询。
Learn more
2025.05.17
微流控芯片制备:等离子清洗机键合与高速成像技术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一种被称为“芯片实验室”的微小装置,能在微米级通道中精确操控微量流体,实现化学和生物领域的多种操作,因其样品消耗少、反应速度快、集成度高等优势,已成为生物医学诊断、环境污染物快速检测、新药研发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而在其研究与应用中,等离子清洗技术与高速成像系统两个看似不相干的设备,却意外联动。利用等离子体完成对芯片表面处理、简单加工完成产品后,高速相机随即捕捉流体在微通道中的瞬息变化,二者协同工作,共同揭开了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 一、等离子清洗机:建立键合基础 微流控芯片的核心在于精密结构的稳定性,而材料处理是关键。以常用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例,它的低表面能与疏水性,使其在与其他材料进行键合时面临挑战,键合强度与稳定性往往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而等离子清洗技术的出现,为解决PDMS键合难题提供了高效且可靠的方案。 等离子清洗机也叫等离子清洁机,或者等离子表面处理仪,它通过在真空环境中电离气体产生等离子体,高活性的离子和自由基与PDMS表面发生反应:①等离子体可有效去除PDMS表面污染,为后续表面改性打下良好基础;②通过等离子处理在PDMS表面引入亲水基团(如-OH等),这种表面改性后的PDMS可以与玻璃、硅片等其他材料实现键合。例如CIF射频频率13.56 MHz的等离子清洗机,在PDMS键合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 二、高速相机:捕捉微观流动 利用等离子清洗机处理芯片简单加工完成产品后,其通道中的快速过程则需要高速相机来“捕捉”。液滴在微流控芯片通道中的高速分裂、合并以及与通道壁面相互作用的瞬态过程,往往发生在毫秒甚至微秒级,传统设备难以追踪,而高速相机凭借高帧率和高分辨率,成为观察这些过程的“显微利器”。 高速摄像机通过超短曝光(<1/1000秒)或高帧率(>250帧/秒)捕捉运动图像,用于记录肉眼无法观测的高速运动轨迹,并支持慢动作回放。它能清晰捕捉液滴在微通道内的分裂、撞击及反弹过程,为科研分析提供关键数据。以日本NAC超高速摄像机为例,其全画幅分辨率达1280×896,此时拍摄频率高达50,000帧/秒,配套软件可同步计算液滴速度、尺寸等参数,指导工艺优化,充分满足微流控研究需求。 三、总结 等离子清洗与高速成像的联动,推动微流控芯片向高精度与高可靠性跃进。 等离子清洗机通过材料表面改性,确保微流控芯片“可制造”;高速相机则通过捕捉液滴动态过程,实现芯片性能“可分析”。两者协同作用,不仅优化实验工艺,推动微流控芯片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更让微流控芯片在精准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看得更清、走得更稳。
Learn more
2025.05.17
等离子清洗机的应用——⑥纺织染整行业
等离子清洗机的表面处理工艺涉及的领域广泛,不仅常见于汽车制造、半导体、航空航天、生物医用等技术行业领域,其实在纺织行业领域也都有应用,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就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等离子清洗机的表面处理工艺是如何在纺织行业当中起到作用的。 一、等离子体如何重塑纤维表面 等离子清洗机,也叫等离子清洁机,是一种表面处理仪器。在真空腔体里,设备通过射频电源在一定的压力情况下起辉产生高能量的无序的等离子体(电子、离子、自由基等),这些活性粒子可在纤维表面引发两类关键反应,以达到清洗目的: 1.物理轰击:高能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撞击材料表面,实现表面刻蚀与粗化。 2.化学活化:活性自由基与纤维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在表面引入羟基、羧基等活性基团。 正确的等离子体清洗不会损伤材料表面层,并且清洁过程在真空中进行,不污染环境,属于干法清洁。 二、纺织的多场景应用:从预处理到功能化整理 1.纺织纤维/织物预处理 纤维、纱线或织物不含染色精加工过程中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常见的杂质包括天然杂质和人工杂质。天然杂质是天然纺织纤维中存在的杂质,如棉、麻纤维上的蜡、果胶、颜料、含氮物质,丝绸上的丝胶,羊毛上的羊脂羊汗等。人工杂质是污染外来杂质的添加剂。纺织过程中,如浆料、油脂等。 因此,实际应用中通常会对纺织纤维进行预处理,包括退浆、真丝以及麻织物的脱胶和其他杂质等。传统的织物退浆工艺(如棉织物等)需经退、煮、漂等多种工序,加工工序长,生产效率低,而且消耗大量水、能源和化学药品,产生大量废水。而等离子清洗机可使织物表面更加洁净,为后续的染色、印花等工序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大大缩短其工艺流程及生产周期,节约能源,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2.纺织品染色印花 传统染色方法色牢度较低,容易褪色。未处理的涤棉纤维表面光洁,而经过等离子体处理的涤棉织物被高能离子刻蚀后,表面粗糙度增加,比表面积增大,其润湿性得到显著改善,染料和助剂能够更均匀地吸附在纤维表面。因此,等离子体处理能有效提高织物染色印花的颜色深度,如活性染料上染率可提高20-30%。 3.功能性纺织品开发 在功能纺织品的开发中,等离子清洗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对织物表面的活化处理,进一步引入特定的官能团,可赋予织物各种特殊功能。在传统纺织领域,毛纺织物采用等离子处理,有效提高棉毛丝的抗皱性以及毛织物的防缩性能,同时保持羊毛天然柔软性;在医疗纺织领域,等离子清洗技术可使织物表面产生抗菌基团,实现抑菌率99%;在运动装备领域,经等离子处理的织物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和防污性能,满足人们在各类环境下的使用需求;在智能纺织品中,等离子清洗改善织物与电子元件的兼容性,提高智能纺织品的性能和稳定性。与传统涂覆工艺相比,等离子清洗处理时间大幅缩短,同时显著提升涂层附着力与牢度。 三、等离子清洗与传统工艺的对比优势 l 清洁效果彻底:能深入微小缝隙和复杂结构表面,去除污染物,清洁程度可达分子级。 l 无损伤处理:等离子清洗属于干法处理,保持材料原有物化性能,不造成机械磨损或化学腐蚀。活化合成单纤,纤维复合物的结构极大地得到了强化。 l 环保无污染:使用气体,过程中不产生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符合环保要求。 l 提升表面性能:在清洁的同时,还能改善材料表面的润湿性、附着力等性能,为后续工艺提供良好基础。 l 操作简便高效: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清洗过程可精确控制时间、功率等参数,处理速度快。 四、总结 从预处理到功能化整理,等离子清洗机在纺织领域的应用,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从源头削减污染,成为纺织工业实现生态化、高效化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未来,随着设备成本降低和工艺标准化,这一技术或将成为绿色纺织工厂的“标准配置”,推动行业向着更环保、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Learn more
2025.05.17
等离子清洗机的应用⑤——PDMS键合
等离子清洗机的应用⑤——PDMS键合 在材料科学与微纳制造领域,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凭借其优良特性,如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低的杨氏模量、出色的化学稳定性以及简单的成型加工工艺等,被广泛应用于微流控芯片、生物医学设备、柔性电子器件等多个关键领域。 然而,PDMS的低表面能与疏水性,使其在与其他材料进行键合时面临挑战,键合强度与稳定性往往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等离子清洗技术的出现,为解决PDMS键合难题提供了高效且可靠的方案。 一、PDMS等离子键合工作原理 在通过从母模进行仿制模制来对PDMS基板进行图案化之后,PDMS在空气或氧气(O2)等离子体中被氧化。空气或O2等离子体通过与高反应性氧自由基发生化学反应,并通过高能氧离子进行烧蚀来去除有机碳氢化合物。这在表面上留下了硅烷醇(Si-OH)基,使表面更具亲水性并提高了表面润湿性。等离子体活化后,PDMS立即与另一个氧化的PDMS或玻璃表面接触,以在界面处形成桥接的Si-O-Si键,从而形成不可逆的密封。 二、PDMS等离子键合的关键工艺参数 在PDMS键合过程中,等离子清洗机的工艺参数对键合效果至关重要。主要包括: • 射频功率:功率越大,表面改性效果越好,但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处理时间:时间过短,表面改性不充分;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表面过度粗糙。 • 气体选择:通常使用氧气作为反应气体,空气也可以达到类似效果。 三、等离子处理优势 • 无需粘接剂,避免污染与干扰; • 形成共价键,粘接强度高、稳定性好; • 操作简便,参数可控,可调节粘接效果; • 低温处理,不损伤材料性能; • 适合微结构器件,不堵塞微通道、不破坏微结构。 四、PDMS在玻璃和聚合物上的键合 当玻璃基底经过正确准备时,PDMS可以永久粘附在玻璃上。这种准备通常包括等离子体清洗器或其他形式的等离子体处理,这些处理在PDMS粘附到基底之前清洁和激活表面。玻璃的清洁度至关重要,因为PDMS必须与玻璃直接接触。一些研究表明,额外使用氧等离子体可以促进玻璃和PDMS之间化学键的形成。 同时,许多应用需要PDMS与某些聚合物之间的键合。比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同样,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可以实现这一点——无论是PDMS与PMMA的键合,还是使用PDMS作为中间层以实现PMMA与玻璃之间的粘附。经过等离子体处理的聚合物也可以与经过等离子体处理的PDMS表现出极大的粘附性。如果这种过程还伴随着热处理,甚至可以完全放弃使用粘合剂。 随着材料科学与微纳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等离子清洗技术在PDMS键合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愈发广阔,有望为微流控芯片、生物医学设备、柔性电子器件等众多领域带来更多创新与突破,推动相关产业的持续进步。
Learn more
2025.05.17
等离子清洗机的应用④——医疗及生物医用材料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生物医用材料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要求日益提高。与传统水洗、超声常用于普通手术器械初洗相比,等离子清洗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环保高效的表面处理方案,正在医疗器械、植入材料、体外诊断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推动医疗行业向更安全、更精准的方向发展。 一、原理 等离子清洗机是一种高科技的清洗设备,可以用于处理各种医疗材料,如手术器械、医用纤维材料、医用塑料制品等。等离子清洗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等离子体的化学反应和物理效应来清洗材料表面的污垢和细菌,并进行表面处理。 二、等离子技术如何解决医疗材料的关键问题? 1.提高生物相容性:等离子清洗机通过表面改性,可显著提高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例如,钛合金人工关节经过等离子处理后,表面接触角从85°降至10°以下,骨整合速度提升40%。 2.优化表面处理:等离子清洗机能够去除医疗器械表面的有机污染物,如油脂、灰尘和氧化物,同时增加表面粗糙度和活性基团,从而大大提高粘接强度和可靠性。 3.灭菌与清洁:大气等离子体能够穿透器械的微小缝隙,杀灭细菌芽孢,确保器械的灭菌可靠性。例如,腔镜器械经过等离子处理后,术后感染率显著降低。 三、医疗场景深度应用 1. 医疗器械 ·手术器械清洁灭菌:手术刀、止血钳等器械表面常残留血液、组织碎屑和油脂,传统清洗难以彻底去除。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气体,同时破坏细菌、病毒的蛋白质结构和 DNA,灭菌率可达 99.99% 以上,且能深入器械的关节缝隙、齿纹等死角。 ·内窥镜的精细清洁:内窥镜(如胃镜、肠镜)的管道纤细、结构复杂,内壁残留的黏液、组织碎片若清洁不彻底,可能导致交叉感染。等离子清洗能在不损伤精密光学元件的前提下,完成管道内壁的深层清洁和灭菌,降低感染风险。 2. 植入式医疗器械 •导丝/导管:内壁血浆蛋白残留会导致血栓形成,等离子活化表面可提升亲水性,减少凝血风险。 •心脏支架:药物涂层前必须完美洁净基底,确保药膜均匀附着,避免局部脱落引发炎症。 •人工晶体:光学级PMMA表面的有机污染会使透光率下降,等离子刻蚀实现超清透效果。 3. 医美与牙科 在医美领域,激光治疗头、微针等器械直接接触皮肤,清洁灭菌不到位易引发感染;牙科的种植体、牙冠等,表面清洁度影响修复效果。等离子清洗机能对这些精细器械进行低温灭菌和表面活化,既保障安全,又提升治疗效果 等离子清洗机虽不直接出现在患者面前,却用 “微观世界的清洁” 筑牢了医疗安全的防线。从手术器械的无菌保障到植入材料的生物兼容,它让每一次医疗操作更安全,每一次植入更可靠。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位 “隐形卫士” 还将在更多医疗场景中发光发热,为人类健康贡献力量。
Learn more
2025.05.17
等离子清洗机的应用③——煤样材料的灰化
等离子清洗机除了具有材料表面清洗、表面活化、表面蚀刻、表面涂层外,还有适用于煤样以及石墨烯等样品的材料灰化,这种工艺适用的行业比较具有针对性。 在煤炭利用与研究的科学探索中,精准获取煤中矿物质成分和含量信息对煤炭研究、煤炭质量评估及煤炭高效清洁利用至关重要(即灰分分析)是评估煤质特性的核心环节。传统灼烧法不仅耗时长达数小时,高温过程更会破坏矿物结构,引入人为误差。如今,等离子清洗机凭借其低温、高效、无损伤的特性,正在煤样灰化领域掀起一场技术革命。 一、传统灰化的问题 灰分含量直接影响煤炭的热值、燃烧效率和环保特性。数十年来,灼烧法一直是实验室的主流方法:将煤样置于815℃的马弗炉中灼烧至恒重,根据残留物计算灰分含量。但是该方法存在三大问题: 1.时间成本高:单次灰化需2-4小时,无法满足工业化快速检测需求; 2.结构破坏风险:高温导致煤灰中矿物质熔融或化学反应,失去原始形貌; 3.人为误差显著:取样、称重、灼烧环节依赖人工操作,重复性差。 二、等离子灰化原理 1.等离子体生成 在真空腔体内,射频电源(如13.56MHz)将氧气电离,形成活性氧原子O*和自由基。这些活性粒子化学性质极为活泼,为后续煤样中有机物的低温燃烧反应提供了必要条件。 2.低温氧化反应 原子态氧与煤中有机物发生温和氧化反应: O + 有机物 → CO₂ + H₂O* 反应仅在样品表面进行,生成的气体被真空泵抽出,无机灰分完整保留。 三、等离子清洗机用于煤样灰化的独特优势 l 低温灰化,保护矿物质结构:灰化温度控制在 120℃以下,避免传统高温(500℃-800℃)导致的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等结构改变或分解,完整保留煤中矿物质原始成分与结构。 l 高效彻底,提升灰化效率与质量;等离子体高能活性粒子可快速与煤样有机物质反应,处理时间较传统方法大幅缩短;活性粒子能深入煤样内部孔隙,彻底氧化去除有机物质,避免灰化不彻底造成的分析误差。 l 精准控制,优化灰化工艺参数:自动控制系统精准调节等离子功率、氧气进气量及灰化时间等关键参数,可针对烟煤、无烟煤、褐煤等不同类型煤样定制灰化工艺,确保最佳灰化效果。 四、等离子灰化的几个必要条件: 1.等离子设备发生器:必须是射频以上的频段,即13.56MHz或者2.45GHz; 2.设备腔体材质:由于灰化的过程比一般等离子工艺过程要长,选用玻璃腔体或者石英腔体最为合适; 3.工艺参数的控制平稳:比如腔体内压力参数,等离子功率参数,氧气进气量参数以及灰化过程时间参数,这些参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煤样材料灰化领域,等离子清洗机凭借其独特的工作原理、显著的技术优势以及出色的应用效果,已成为提升煤样分析准确性和效率的有力工具。它不仅解决了传统方法的效率与精度瓶颈,更通过低温、无损、自动化的特性,为煤炭清洁利用、矿物赋存机制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 --- 旭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技术分享策略的综合性仪器服务型公司。仪器设备种类包含分析测试仪器、半导体封测设备、科学实验室建设、非标设备定制等。我们代等的离子清洗机,拥有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已为多家高校单位提供可靠设备!致力与广大科技工作者共享新时代高新科技成果。
Learn more
2025.05.17
等离子清洗机的应用①——汽车行业
等离子清洗机的应用①——汽车行业 随着汽车工业向高性能、长寿命方向发展,各零部件的制造工艺面临严峻挑战。等离子清洗技术凭借其精准的表面改性能力,正成为解决汽车关键部件粘接、密封等问题的核心工艺。本文将重点介绍该技术在点火线圈、发动机油封等核心部件上的创新应用。 一、点火线圈:解决环氧树脂粘接失效的行业难题 行业痛点:现代点火线圈需同时满足提升扭矩(中低速工况可增强20%)、降低排放(燃烧效率提升15%)、延长发动机寿命等复合需求。但传统工艺中,骨架模具脱模油污(主要成分为硅基离型剂)会导致与环氧树脂的粘接强度下降40-60%,在高温工作环境下产生微米级气隙,引发局部放电甚至爆燃事故。 等离子解决方案 1.清洁:彻底清除模具残留的难挥发性油污(如脱模剂等),避免后续环氧树脂封装时产生界面缺陷; 2.表面活化:通过等离子体改性,在骨架表面引入活性基团,使环氧树脂粘接强度提升50%以上,有效抑制高温工作时的气泡析出; 3.工艺协同优化:同步增强漆包线与骨架触点的焊接强度(经测试,拉拔力提高70%),整体提升产品的机械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 二、发动机油封片:PTFE-金属复合粘接的技术突破 材料特性挑战:聚四氟乙烯(PTFE)油封需满足:耐高温(长期工作温度200℃)、动态密封(曲轴转速6000rpm)、化学稳定性(抵抗ASTM#3标准油的侵蚀)。但PTFE表面能仅18mN/m,传统莱钠处理会破坏其化学惰性(摩擦系数从0.05升至0.15)。 等离子工艺创新:用等离子体轰击需粘接的PTFE表面后,其表面活性明显增强,与金属之间的粘接牢固可靠,满足了工艺的要求,而另一面保持原有的性能,其应用也越来越被广泛认同。 三、汽车其他部件的精细化处理 问题所在:在汽车内饰制造中,未经处理的仪表盘、控制面板等部件表面能低,导致涂覆层(如PU涂层)附着力差,易出现耐磨性不足、掉漆、涂层剥离等问题。虽然化学处理(如火焰处理、溶剂清洗)可短暂提升表面活性,但会破坏基材分子结构,导致材料强度下降(如PP基材抗冲击性能降低15%~20%),影响长期使用可靠性。 等离子技术正在汽车制造中应用:等离子清洗技术通过非接触式物化改性,精准优化材料表面特性,广泛应用于汽车关键部件的前处理——仪表板在柔性聚氨酯(PU)涂覆前处理;控制面板在粘合前处理;内部PP零件植缛前处理;汽车门窗密封件的处理。 等离子清洗技术正在重塑汽车制造工艺体系。随着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高可靠性需求的爆发,该技术在碳纤维粘接、电池密封等新领域的应用值得持续关注。下一期将探讨等离子体在新能源三电系统中的应用突破。 --- 旭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技术分享策略的综合性仪器服务型公司。仪器设备种类包含分析测试仪器、半导体封测设备、科学实验室建设、非标设备定制等。我们代理的等离子清洗机,拥有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已为多家高校单位提供可靠设备!致力与广大科技工作者共享新时代高新科技成果。#等离子清洗 #表面处理
Learn more